找到相关内容594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与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渐渐成为佛教批判...,不仅对心性如来藏思想,而且对唯识学,予以猛烈的批判,乃至否定。   从佛教思想发展史看,在心性、如来藏、唯识思想三者中,心性思想出现最早,次之是佛性如来藏思想,最后是唯识思想。佛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045338.html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反省与批判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反省与批判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与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近年兴起的“批判佛教”思潮,不仅对心性如来藏思想,而且对唯识学,予以猛烈的批判,乃至否定。  从佛教思想发展史看,在心性、如来藏、唯识思想三者中,心性思想出现最早,次之是佛性如来藏思想,最后是唯识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155219.html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周贵华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与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渐渐成为佛教批判的对象,如支那内学院系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以及汉藏教理院系释印顺即分别依据唯识学与中观学立场有深刻的审察与批判。在建立了现代佛教学术研究规范的日本...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983497.html
  • 徐恒志答:已归依佛门,再去练气功,对吗?

      徐恒志答:练气功是以强身体、祛疾病为主,每每见效于一时,流弊在日后。既归依佛门,应树立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以明悟心性,了脱生死为主。如果再去练气功,好比已进入高等学府,再去读中小学,实无必要。

    徐恒志

    佛|归依

    http://www.fjdh.cn/fjask/2007/12/15523219363.html
  • 《坛经》的现象学诠释

    思维是一种突破,它揭示了世界的另一种可能性。《坛经》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代表,最显著的特点是佛性心性化,其探讨的核心正是人的存在。《坛经》中的心性化与现象学的意识还原有某种相通处,人存在的迷与悟的状态与...,另一位现象学主要代表人物海德格尔努力做的则是通过思与诗对人的存在进行本源性还原。他们认为只有在认识的本源处才能有“真实的实在性”。在现象学的背景下观照《坛经》的心性论、一念觉、顿悟见佛、不执著等独特...

    郝春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64570030.html
  • 月溪禅师答: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问:既然与自性不相干,上面所问的一切断了,空空如也的没有佛性了,如楞严经中,“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阿弥陀佛,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否?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85611016.html
  • “佛性本有,见性成佛”的禅宗

      禅宗是汉传佛教八宗(一说汉传佛教十五宗)之一,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以菩提达摩为中国始祖,故又称达摩宗,还称为无门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禅宗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   禅宗中的“禅”是禅那(巴利文Jhāna,梵文dhyāna)的简称,汉译为...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05695749.html
  • 对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反省

    建设性文化肯定论的中国哲学诠释史观”以及“心性论中心的成德之教之方法论解释架构”进行道佛哲学之诠释活动,诠释中确定道家为文化否定论者而佛教为舍离此世之价值哲学理论建构者,至于就劳先生所关心的成德之教的心性论论旨之建构而言,道家因无文化关怀遂致只追求观赏义的主体自由,佛教虽以彼岸为追求目标但因有明确心性论论旨因此亦得保住德性理想。作者提出“中国哲学真理观”的问题意识根本关怀重新讨论中国儒释道三学,...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13160329.html
  • 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探究

    心性论中心的成德之教之方法论解释架构”进行道佛哲学之诠释活动,诠释中确定道家为文化否定论者而佛教为舍离此世之价值哲学理论建构者,至于就劳先生所关心的成德之教的心性论论旨之建构而言,道家因无文化关怀遂致只追求观赏义的主体自由,佛教虽以彼岸为追求目标但因有明确心性论论旨因此亦得保住德性理想。作者提出“中国哲学真理观”的问题意识根本关怀重新讨论中国儒释道三学,认为回溯儒释道三学的知识体系本身来探究其...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2662122.html
  • 敢于解放思想的惠能大师

    变革。”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下惠能大师在思想上的大解放。  一、关于心性思想的解放  禅宗初祖达摩禅师来华以后,他看准了《楞伽经》关于心性转变,心性觉的教法,适合中土佛教重心性的学风。他把《楞伽经》...成为惠能禅的重要来源。《楞伽经》要求修行者专向心性上用功,开启了内在超越的方便法门。但六祖惠能大师继续解放思想,他把《楞伽经》中的“诸佛心第一”等关于心的观念变革成为人心、真性。以作为修禅的根本依持。...

    释如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2164695.html